往高處行

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

陳彥菁 / 羅東高商三年級

困境成就生命的高度 ~陳彥菁

教育部中學生網站9910讀書心得比賽 特優獎

  本書敘說過去六十年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一位礦工家庭出身的孩子,如何以小學畢業的學歷,在一家化工廠擔任工友開始,一路學習、成長,開疆闢土,歷經艱辛終於在化學工業領域中建立自己的企業王國。

  回溯陳定川的過去,我們更可確定在任何窮困的環境下皆可憑藉品德和努力突破困境,亦可從陳定川身上發現受人尊敬的企業家所需的人格特質,如盡責、好學、正直、寬厚、理性分析、進取以及信仰的重要性。憑著堅韌毅力與崇尚美德之心,從低谷向上攀越高鋒,事業卓然有成;他的故事打動有心向上的青年也是企業經營者的楷模。

內容摘錄:

  什麼樣的生命特質,就會被什麼樣的事物吸引,就讓人看見什麼,進而追求什麼,最終成就什麼。(P043)
  
        賜給他謙虛,才能使他永遠記得:真正的偉大是單純,真正的智慧是坦率,真正的力量是溫和。(P096)

  現代的社會,不是靠個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艱鉅的任務,必須能夠和別人有良好的人際互動,進行團隊合作。(P149)

  面對困難的挑戰,對有能力的人而言是機會,但對沒有能力的人來說,卻是難題。如果以堅定的信心和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困難往往就是前進的機會;如果以退卻的心理加以逃避,那麼,困難就很可能成為橫阻在前的高山了。(P183)

我的觀點: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心裡感觸極深;一位出身貧寒的獨立少年對自己的出處不引以為恥,反而盡心盡力的孝敬父母,不怨懟窮困的環境,反而吃苦當吃補,感謝上天的善待讓他有機會替家裡賺錢分擔父母的經濟壓力。

       台灣早期的工業社會與現在服務業為主的時代已大不相同,科技的蓬勃發展使人類的生活更便利,陳定川先生過去的許多經驗我們只待追憶,無法親身體驗從中學習;唯有真正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下生活過,才能體悟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道理。

  相較於陳定川先生勤學耐勞精誠專一的堅忍精神,現代年輕人吃苦的能力每況愈下,做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或遇到瓶頸就選擇放棄;但我認為所謂“堅持”不過是多撐幾秒罷了,把事情視為挑戰考驗自己的極限,面對每一場比賽都全力以赴,凡事不畫地自限,最後你會發現結果超乎當初所預料的好,這也是一個發掘自我潛能的契機。

  書中提到陳定川先生以多付員工薪水感到光榮,讀到此我想起靜思語中的一句話:「施比受更有福」。從小父母就耳提面命地教導我們佈施行善不只在於種福田,更重要的是過程中幫助他人心靈獲得喜樂的那份充實感非筆墨所能形容;陳定川先生接受過許多人的幫助,深知此道理其箇中意義及可貴之處,當別人需要幫忙時他毫不遲疑伸出援手,透過無私的關懷將這份善心推己及人;或許是受到父母及各企業家的影響,我體會到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真諦同時在心裡發願: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回饋社會幫助弱勢。

  陳定川先生從小就勤奮好學,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從就讀國小就和大人一起上山撿木炭枯樹枝,到國小畢業出外在麵攤做童工分擔家計,在一場因緣際會下到中華化工當打雜小工友,而後一待就是二十五年,且這期間半工半讀,一路從工友、總務、會計、業務管理、高階管理人一步一步往上爬,扎穩根基;學習當老闆的器度與雅量,久而久之練就優異的管理能力和過人的溝通技巧以及卓越的待人處世態度,更深諳與下屬建立良好關係的重要性,陳定川先生就像塊尚未發掘的璞玉,經過不斷的琢磨讓光芒愈發亮眼。

  媽媽常常說她工作的事情給我們聽,透過她的親身經歷讓我們明白職場上有些道理是亙古不變的黃金定律,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別人不要做的事就撿來做」,媽媽說多做多學受益的絕對是自己,她也因此受到上司的器重拔擢;此相映照書中提及本位主義下,一般員工三不管的灰色地帶,陳定川先生更是發揮多做一點、多走一哩路的精神,勇於扛起責任。

  陳定川先生更指出“謙卑”與“理性分析”的重要,由於陳定川先生的帶領,永光化學漸漸在國際產業中嶄露頭角,後來位居高科技企業龍頭,陳定川先生將一切成就歸功於他人和他所榮耀的主,其謙虛態度更獲得大眾的尊敬與愛戴;當台灣的股市飆升至一萬兩千六百點的高峰時,所有人都一窩風的拼命投資,陳定川先生卻不隨波逐流,他運用長年累積的經驗仔細分析利弊得失讓永光在此波投資狂潮中站穩腳步。

  好學、進取、正直、寬厚、毅力、盡責、理性、信仰以及倫理道德觀都是陳定川先生的特質,學海無涯永遠不要秉棄求知的慾望,把握機會讓自己更上層樓,為人剛正不阿切莫徇私舞弊,寬容待人美德必厚植民心,堅持堅持再堅持非到最後一刻絕不輕易放棄,勇於擔當承認錯誤,評斷事情要從多角切入,常懷包容感恩同理心,設身處地為人著想;若你具備上述品格那企業家的必修學分已到手,絕對會是下一代企業霸主中最璀璨耀眼的夜明珠。


討論議題:

  由於現在很多隔代教養家庭教育出問題,扭曲年輕人的價值觀,越來越多社會新聞點出新一代對道德風俗的重視不如以往,該如何讓年輕族群明白其重要性?

知識就是力量,該如何讓年輕一代持續燃燒求知的熱忱;這是否跟台灣的教育方針有關呢?

  現在的年輕人被稱為草莓族不是沒有原因的,遇到問題不懂得尋求解決管道,不是放著爛就是一句我不會不了了之;或受了一點打擊遭挫敗感襲擊就放棄,該如何讓年輕草莓族了解他們是國家未來的棟樑,享用這個國家的資源就要為社會負責,不能一味接受別人的付出,自己卻沒有進一份心力。

原文摘自: http://www.shs.edu.tw/search_view_over.php?work_id=872157

沒有留言: